湖北首個北斗科技轉化基地建成 三年打造千億北斗導航產業
楚天都市報7月2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劉金峰 胡利群 實習生高原)昨日,武昌區科技成果轉化北斗專場暨斗轉科技園開園儀式舉行,湖北首個北斗產業方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武漢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正式落戶斗轉科技園,積極推進在漢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會上透露,湖北計劃到2020年打造千億北斗導航產業,廣泛開展北斗市場化應用,并確定建立實施“北斗+”戰略。
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技術的逐步完善,“北斗+”產業化應用備受矚目。目前大眾耳熟能詳的智能交通、精準農業、智慧旅游、智慧港口、智能管網、物流監控等都是“北斗+”產業化應用的體現。據悉,“北斗+”產業是利用衛星導航技術、大數據融合處理技術、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物聯網平臺,讓北斗數據應用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湖北斗轉科技孵化器負責人鐘少斌介紹,北斗產業新生態已現雛形,目前“北斗+”已經改造并影響了多個行業,斗轉科技園從2月試運營以來,已吸引32家科技型企業入駐,正逐步形成行業凝聚力。園區定位于以北斗科技代表的空間物理信息技術的商業應用孵化平臺建設,將充分發揮家門口優勢,整合武漢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基于“北斗及地理信息產業技術”的人才、技術優勢,引進優質骨干企業,實現北斗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打造北斗及地理信息產業合作生態鏈。
會上介紹,湖北計劃到2020年打造千億北斗導航產業,廣泛開展北斗市場化應用,確定建立實施“北斗+”戰略。活動當日,“武漢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與“湖北省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正式落戶斗轉科技園,促使產學研無縫對接,積極推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據悉,今年武昌區還將舉辦5場科技成果轉化專場活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北斗導航產業被列為湖北省三個軍民融合重點產業之一,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北斗產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務的“一張網”建設,和時空信息云平臺的“一張圖”建設,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Bigemap GIS Office 國產基礎軟件
Bigemap GIS Office是一個全面且易于使用的國產化基礎軟件,為用戶提供數據處理、編輯、數據分析、集成以及可視化呈現的綜合數據集平臺。支持上百種數據格式:shp/kml/kmz/dwg/dxf/gpx/csv/excel/txt/tiff/geotiff/osgb/mbtiles/tiles等,對數據流轉、嵌入、融合、以及更多地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增強處理及多種分析工具。在不同場景不同行業下支持坐標系轉換CGCS2000/WGS84/Xi’an80/Beijing54/UTM等多種投影互轉互換、支持專題地圖、大數據加載、航拍影像、矢量數據、柵格數據的導入導出、瓦片切片及地圖服務發布。
了解詳情>>